我们的节日•重阳 |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统
时间:2025-10-27 来源:
《闰九月九日独饮》
唐·白居易
黄花丛畔绿尊前,犹有些些旧管弦。
偶遇闰秋重九日,东篱独酌一陶然。
自从九月持斋戒,不醉重阳十五年。

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,重阳节,这个洋溢着敬老与团圆氛围的传统节日,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,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。其历史渊源,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丰收祭天仪式。
古人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,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,感谢天地赐予丰收安宁。在《易经》中被视为阳数之极,两九相重,故称重阳寓意着吉祥与长久。
【习俗一·登高】
在重阳节这一天,古人有登高望远习惯。传统上认为,登高可以避灾祈安,寓意着步步高升。因此,人们会选择到山顶或高处欣赏风景,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愿望。
【习俗二·插茱萸】
古人习惯在阳节插茱萸,茱萸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祸的功效。茱萸的香气被认为可以防病除灾,因此,古时常将茱萸挂在身上或插在帽子上。
【习俗三·赏菊花】
重阳节正值秋季,菊花盛开。菊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,寓意着长寿和美好。重阳节期间许多人会去公园或花坛欣赏菊花,参与相关的花卉展览和活动。

重阳节不仅是庆祝秋季丰收的节日,也是一个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。通过登高、插茱萸、赏菊花和敬老等活动,人们在这一天表达对家人和亲朋的祝福,同时也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。
重阳节的庆祝方式融合了祈安、健康、长寿等多重文化意义,展示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美好向往。